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“道理”,道理也变得越来越不管用了。许多苦口婆心的父母抱怨孩子怎样把他们的话当做耳边风。他们带孩子前来寻求心理咨询,是因为他们以为我们更能讲道理,岂不知道,我们做心理咨询,是要把许多人从“道理”的束缚中解救出来。我曾经在“道理会伤人”这篇文章里讲到《大话西游》中的唐僧,并认为他就是天下父母的代表。这个形象让我们意识到,道理太多,对人的伤害力很大。
从事心理咨询,我们需要培养这样一种基本态度:不讲道理,少讲道理,慎讲道理。对此,我想到以下几个方面。
1.讲太多道理,往往出自咨询师内心好为人师的冲动,觉察的咨询师会随时提醒自己,不要被这种冲动所牵制。
2.咨询师不一定比来访者懂得更多的道理。特别涉及来访者为之长期挣扎的问题时,我们与其给他讲道理,不如听他讲道理,从而更多地去了解他,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、问题持续的过程、问题导致的结果,以及他处理问题的方式、结果,等等。
3.如果咨询师只是讲道理给对方听,那叫说教;如果咨询师把道理变成提问,让当事人自己讲出来,那是启发。因此,与其讲一大堆道理不如提一些问题,引导当事人看到问题背后的资源,看到生活中的可能,树立积极的态度,采用主动的行动,去做出改变。
4.心理咨询有一个神奇的奥秘:不是要求对方听下去,而是帮助对方讲出来。一个人内心里积累了许多悲苦的东西,他来寻求一双耳朵,而不是一张嘴巴。当他讲述出来,他受伤的情绪就在经历自然的医治,他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事情理解就在不断更新。
因此,好的咨询师多用耳朵,少用嘴巴。心理咨询的真功夫不在于说,而在于听。有一句话是很好的提醒:“听一大堆,说一点点。”在倾听中,咨询师了解了对方的困难,跟对方建立了关系,并且能够做出适当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