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五:学习自觉性不强
问题的产生原因
1、应试教育体制长期教育结果
2、一直由父母督促老师看管学习
3、对所学专业或一些课程不感性趣
现实表现
1、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
2、逃课、旷课,上课睡觉
3、上课之前不预习,课后不完成作业,考前突击,考试大面积不及格,多人次作弊
3、抱怨老师教得不好,懂得不多,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
4、对学习成绩记载,学籍处理不了解
对策
1、“记住” → “理解” → “运用”
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“记住”知识,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“理解”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。对每一个知识点,都应当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。
2、由被动变主动
上中学时,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。但进了大学以后,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,大学生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,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。
提示: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,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。
3、相信老师
能在大学讲台上授课的教师必有他(她)优秀可取的方面,他们的学历、经历、知识含量为大学生教学应该绰绰有余,况且每位老师都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认真备课准备,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,如果学生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解、消化、吸收,我相信考出优良成绩没有问题。
提示: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学习,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、辩解,到最后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。
4、在大一时打好基础
大一是整个大学的基础,也是整个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关键。所以大学新生不要过分放任自己,新的大学生活使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,如果在起跑时落后,将来会形成连锁反应,轻者使整个大学背上沉重的包袱,使本应愉快的年华在补考、重修中艰难度过,重者使大学梦想成为泡影,更使全家人陷入伤心痛苦的境地。
5、基础知识最重要
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,那么,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。在大学期间,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、英语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,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。
提示:如果你对数学、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,那你是幸运儿,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;但就算你没有兴趣,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。打基础是苦功夫,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。
6、学会“学习”
学会“学习”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。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。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,导致考试失利,从而带来厌学、自卑、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。一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,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。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,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