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学生来说,春季最易患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主要有躯体反应不适、焦虑症、抑郁症等。
一、躯体反应不适
症状表现:身体不舒服、食欲下降、拉肚子,出现不典型症状,但又经常变化,反复检查却查不出是什么病的情况下,应该考虑到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。
调适方法:注意饮食规律,多喝水,吃干净、清淡的食物;加强体育锻炼,通过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来主动预防身体反应的不适。
二、抑郁症
症状表现:心情沮丧、焦虑暴躁、心神不宁、脑中充满负面想法、沉浸于无力感,以及每逢季节转换之际,就会萎靡不振等。
调适方法:引导有抑郁症状的学生谈出致病因素,鼓励他们正确认识,去应付所遇到的心理危机。同时本人应尽力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维等,多与人交流。正常人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,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,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。同时,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,呼吸新鲜空气。
三、慢性疲惫综合症
症状表现:困乏、周身不适、情绪低落、压抑郁闷、生活乏味、食欲下降、失眠多梦、烦躁不安、爱发脾气、不想上学等。
调适方法: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。应多向同学朋友倾诉内心的感受,通过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,如爬山、跑步、打球、散步等,也可以回忆一些过去愉快的场景,看看照片,自我欣赏,多回想,有意识地自我引导。
四、精神分裂症
症状表现:以妄想、幻觉为主;行为退缩,生活懒散,不讲卫生;出现幻听、幻视;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,办事丢三落四,记忆力明显减退;自知力基本丧失等。
调适方法: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,在春季宜加强保健和治疗,以预防为主。同学老师及家长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,尤其要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因素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,服用精神类药物如抗精神病药、抗焦虑药、抗抑郁药等。
同时,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,每天坚持1至2小时;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朋友聚会,保持与他人的沟通;培养自己的爱好,重塑自己的良好性格。 五、对于预防春季高发心理问题与疾病,也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自我调整:
1.合理宣泄
不要将痛苦埋在心中,要积极地向家长、老师、同学或朋友倾诉,求得理解或帮助。还可以把心中的不满或委屈写在日记中,或到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,这样心情会逐渐平静。
2.转移、升华
遇到挫折后,将不良的情绪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,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,并努力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导向更高的方向,将挫折变成动力,做生活的强者。
3.正视、期望
要培养坦率地正视现实、面对现实的态度,把挫折当作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。自古英雄多磨难,挫折和失败往往是成才者的摇篮。
顺利渡过心理问题与疾病的高发季节,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日常的心理保健与自我的心理调节。专家支招五法远离春季抑郁。
★踏青法—将自己尽情地放进大自然的怀抱里,可强烈地感觉到自然的生机和伟大。
★宣泄法—压力达到一定程度,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宣泄。
★自脱法—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,广交朋友,交流情感。
★松弛法—若心情不好时,迅速离开现场,做深呼吸运动,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,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。
★分散法—当心情抑郁,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,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
六、避免错误观念:异常行为不一定是“心理疾病”
1.打不起精神
误解:是抑郁症。
正解: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精神不佳,失恋、春季困乏、补考等等。如果睡眠习惯没有明显的改变,良好休息加适当娱乐就可消除。
2.焦虑
误解:认为反应过度
正解:看你的焦虑是不是“事出有因”,正常的焦虑随着大事而来,比如考试、找工作、见陌生人,会随着事情发展而缓解。
3.强迫性的疑虑
误解:疑心病
正解:反复思考自己都认为没有必要的事: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?门锁好了吗?我一进门他们就不说话了,是不是在谈论我?身体不舒服,但检查结果没问题,还想继续检查……如果能意识到这些做法没意义,经过一段时间后能控制住,完全没问题。